集团新闻

年入数亿吝于投入?李凯尔立功难暖球队寒心

2023 年德国篮球超级杯季军战的终场哨声响起,李凯尔紧握篮球倒地的画面成为中国男篮久违的高光时刻。这位中国男篮首位归化球员用全场最高的 18 分、5 篮板和关键抢断,为球队拼下一场宝贵胜利。但赛场欢庆的背后,却是俱乐部为归化投入默默承压的现实 —— 当篮协每年通过 CBA 授权费、商业赞助等渠道获得数亿收入时,归化球员的成本压力却正悄然转嫁给俱乐部,这种资源分配的错位,让 "李凯尔们" 的立功表现更显沉重。

中国篮协的财务版图早已形成多元格局。据公开数据,CBA 公司每年需将营收的 10% 作为授权费缴纳给篮协,这构成其最大单一收入来源。加上李宁等顶级赞助商的资金注入、国家队商业开发收益,篮协年度收入规模远超官方公布的财政拨款数额。仅 2023 年,篮管中心支出就达 6172 万元,其中财政拨款增长 454%,而商业开发收入占比更高。与此同时,CBA 每家俱乐部每年可从联赛获得 4000 万分红,加上冠名权、门票等收入,保底年收入可达 6000-7000 万元。但当篮协需要俱乐部分担归化费用时,却遭遇集体沉默,这种反差折射出资源分配的深层矛盾。

年入数亿吝于投入?李凯尔立功难暖球队寒心

李凯尔的归化案例撕开了制度断层的裂口。作为 NBA 现役球员,其归化过程涉及国籍转换、合同协调等复杂环节,成本不菲。但据 2025 年出台的《入籍篮球运动员管理办法》,篮协已将归化主导权下放给俱乐部,自身不再承担主要投入。这种 "放权不放责" 的模式,让俱乐部陷入两难:青岛、广厦等队虽有意归化威瑟斯庞、布朗等外援,但薪资谈判屡屡卡壳。反观日本篮协通过联赛规则调整,让俱乐部自然承担归化球员薪水,形成 "联赛养人、国家队用人" 的良性循环;菲律宾则通过总统特批快速归化,由篮协直接承担费用。两种模式虽各有优劣,却都明确了成本主体,避免了责任真空。

DB电竞官方网站,DB电竞APP下载,db电竞官网入口,db电竞平台,DB电竞旗舰,DBGAME

更令人忧虑的是资源分配的导向偏差。2025 年男篮亚洲杯获得的 2200 万奖金,在汇入篮协账户后,经 "系统内分配",最终到达球员手中的仅为预期的十分之一,主力队员每人仅得 2 万元。这种 "重统筹轻激励" 的分配逻辑同样体现在归化投入上:篮协将商业开发收益用于行政开支、青训补贴等常规项目时,却对能快速提升竞技水平的归化工作惜墨如金。数据显示,NBA 每年投入超 2 亿美元用于球员发展,而中国男篮相应投入尚不足其 1/20,有限资源的错配让国家队在国际赛场屡屡陷入被动。

归化本应是篮球发展的加速器,而非俱乐部的负担。欧洲国家通过双重国籍政策降低归化门槛,让球员获得欧盟公民红利的同时为国家队效力;菲律宾则将归化视为国家战略,不惜通过国会提案加速流程。这些经验揭示的真理是:成功的归化需要法律保障、资金支持和利益平衡的多重支撑。当李凯尔在德国赛场完成制胜抢断时,他不仅展现了个人能力,更验证了归化路线的可行性。但要让这种成功延续,需要篮协重新校准资源分配的天平 —— 将商业开发的丰厚收益反哺于归化体系建设,建立 "收益共享、成本共担" 的机制,而非将压力全部转嫁给俱乐部。

中国篮球的职业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,李凯尔的案例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资源分配的失衡与制度建设的滞后。当篮协手握数亿商业收入却在归化投入上踟蹰不前时,寒心的不仅是为胜利拼搏的球队,更是对中国篮球满怀期待的球迷。唯有打破 "重收益轻投入" 的思维定式,让每一分收入都服务于竞技水平提升,才能让李凯尔们的关键抢断,真正成为中国男篮复兴的起点,而非孤军奋战的剪影。

发表评论